河南禹州原来的名称 褚姓女孩名字100分的

  • 易瓜网
  • 2025-02-07 10:17:25

  河南禹州原来的名称 褚姓女孩名字100分的

  【本期文章导读】

  河南禹州原来的名称

  有史记载的最早的姓

  禹州22个乡镇得名由来

  1. 并不仅仅是简历上的籍贯,它是养育我们长大的热土,是不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忘记的故乡。你真正了解我们的家乡吗?你知道各个乡镇的地名由来吗? 本期小编就来带大家“涨姿势”,看一看22个乡镇地名背后都藏着哪些故事禹州这22个乡镇名称的由来,你知道几个城市。

  神垕镇

  明永乐二年,周定王朱橚(sù)在此获驺虞兽(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仁兽,在传说中它是一种虎身狮头,白毛黑纹,尾巴很长的动物禹州这22个乡镇名称的由来,你知道几个乡镇。)献于明成祖,朱橚认为获驺虞兽乃神佑,将当时的大刘山改名为“神垕山”,“垕”取皇天后土之意,意为神灵保佑之地。山下之村也就命名为神垕。

  河南禹州原来的名称 褚姓女孩名字100分的

  河南禹州原来的名称 褚姓女孩名字100分的

  顺店镇

  明末清初,许昌至洛阳交通故道穿街而过,因道路顺,店铺多,就名为顺店。该镇有夏少康城遗迹,谷水河夏代文化遗址禹州有几个乡镇叫什么名字。

  方岗镇

  据传,明朝燕王篡位,方孝孺不肯起草登基诏书,遭灭十族之祸,其后人逃此定居,在岗上建村,取名方家岗,后简称方岗禹州市的镇。

  鸿畅镇

  宋代名为洪长村,明改为红畅镇,清乾隆年间,山陕巨商富贾4家来此经营丝绸、钱庄、当铺等业,生意兴隆,市场繁荣,取“鸿大流畅”之意,将村名改为鸿畅河南禹州原来的名称。

  梁北镇

  明初,山西洪洞县迁来移民,分住神庙沟咀两侧禹州属于哪个市。沟咀处有一石桥,桥下有石梁,住在桥南的村取名为梁南,住在桥北的取名为梁北,后清同治年间为防匪患,两村村民在梁北筑寨,梁南人迁住寨内,两村合称梁北,后镇以村名。

  2. 无梁镇

  明朝天官马文升在此建无栋梁庙宇一座,称为无梁庙,村以庙名,简称无梁禹州这22个乡镇名称的由来,你知道几个乡镇。镇内有周定王墓、周妃墓,是中州地区稀有的地下墓葬建筑,结构奇特别致,对研究古建筑艺术及帝王葬俗具有较高价值。

  朱阁镇

  相传明朝初期,朱姓建村,村东部有一白衣阁,以此得名禹州有几个乡镇叫什么名字。因红薯种植面积大,加工技艺历史悠久,是禹州传统的名特产品“粉条”的重要产地。

  火龙镇

  村中原有一座火龙庙,村以庙名禹州市的来历。该镇有龙池贞节牌坊,建于清乾隆年间,结构严谨,雄伟壮观,构思精巧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。

  苌庄乡

  春秋时,周敬王大夫苌弘居此处,建村后取名苌弘街,后称为苌庄街。此处有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墓、龙佛寺的玉仙奶奶白玉塑像等禹州这22个乡镇名称的由来,你知道几个城市。

  花石镇

  该镇以前名为花池头。相传,清康熙年间,街南沟深涧阻,商旅艰辛,因为建石桥一座,桥上砌有花纹石头一块,村得名花石头,后简称花石镇有义勇武安王大殿和阎寨夏文化遗址等禹州这22个乡镇名称的由来,你知道几个乡镇。

  鸠山镇

  3. 镇有鸠山,1957年因治理荒山而闻名全国,故取名为鸠山镇,此处有禹州第一大山——大鸿寨山和第二大河流——涌泉河,1945年,张才迁等曾在此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禹州市各个乡镇介绍。

  磨街乡

  相传从前,附近山上产优质砂石、锻制石磨、石碾而驰名远近,往来购买者甚多,形成街市,始名磨山街,后简称磨街。该镇东至城区,东南通神垕,北达鸠山禹州市各个乡镇介绍。

  文殊镇

  金代在此建文殊寺,寺旁建村成集,有店铺称为文殊店,后简称文殊,镇有蔡文忠墓,文殊寺等。

  张得镇

  此地为留侯张良故里。最初此地名韩里,张良及先祖五世为韩相,成为望族,地名改为张得禹州这22个乡镇名称的由来,你知道几个村。据记载,宋代潘仁美被杨景刺杀后葬于此处,现有潘王冢。

  小吕乡

  该乡历史悠久,所辖的大吕村是秦相吕不韦的故里,后部分家族徙居此村,名小吕,该乡也因此村而命名。此外,镇里晁喜铺村是汉御史大夫晁错的故里禹州有几个乡镇叫什么名字。

  范坡镇

  明末,范姓先祖在此坡地建村,以姓氏命名,村就叫做范坡。范坡乡的农业经济有四大优势,即烟叶生产优势、红薯资源优势、生态农业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。范坡乡的特产是粉条禹州这22个乡镇名称的由来,你知道几个城市。

  4. 褚河镇

  据民国《禹州志》记载:“褚河即颍河,因地而异名”河南禹州原来的名称。乾隆邵志曰:“以褚姓所居得名”。《汉书》曰“所谓郡大姓以褚氏是也。”是西汉褚少孙和唐太宗年间政治家兼书法家褚遂良的故里。

  山货乡

  据史志记载,古时,此地为“北宋时山货下船处”,原名为山货厂,后简称山货。镇中有一座古老的清真寺,始建于明代,规模宏伟,是河南省较大的清真寺之一禹州市的来历。

  古城镇

  因镇中原有古城寺而得名,是强带农民抗粮首领刘化镇故里。特产中药材白芷、南星,质地优良,驰誉省内外。

  浅井镇

  因村中有一口浅水井而得名。此处有扒村宋代瓷窑遗址,逍遥观等,颇负盛名。

  方山镇

  因为南有方山,因此而命名禹州市各个乡镇介绍。据庙碑记载,元至正十一年前就有该村了,该镇矿藏资源丰富,并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,1944年曾是豫西抗日地之一。

  郭连镇

  5. 因为村中有濂河贯穿而过,始名为郭濂禹州市各个乡镇介绍。清道光年间因为筑寨,将濂河引入寨壕,后河道淤塞,河水干涸,村名就演变为郭连,该镇有三国时期曹操谋士郭嘉的故里。

  1、陈姓正宗始祖--胡公满

 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。相传,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。舜去世后,约 35世传至胡公妫满,被周武王分封于陈,建诸侯国,屏卫王室。此后,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,所建方国亦称陈国,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,姓陈禹州市各个乡镇介绍。 陈国在妫满死后,其子孙有以国为氏,即为正宗陈氏。

  2、戴姓正宗始祖--戴撝

  西周初年,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,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(纣)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,建立宋国,定都商丘禹州有几个乡镇叫什么名字。

  宋国第十一位君主(公元前七九九-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)死后谥号曰戴公,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,称戴撝。后世亦沿用戴姓,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禹州这22个乡镇名称的由来,你知道几个村。

  3、李姓正宗始祖--李利贞

  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儿,生子李昌祖,后在陈国任大夫禹州市的来历。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。彤德的曾孙李硕宗,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。

  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,字元果,在西周任御史大夫,娶益寿氏女婴敷,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。

  4、闻姓正宗始祖--少正卯

  闻出自复姓闻人氏,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。

  少正卯是春秋末叶鲁国人。他博学多识,很有名气。他的有些主张与孔子不合,曾聚众讲学,同孔子唱对台戏,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处听讲。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禹州市各个乡镇介绍。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很大、远近闻名的人,被誉为“闻人”,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孙有的便改为闻人氏。后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,称为闻姓。

  5、刘氏正宗始祖--刘康公

  东周时期,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(河南偃师南),号刘康公,后代也称刘氏。

  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,彭城刘隗家族、南阳刘瑾家族、诸城刘墉家族在历史上举足轻重,至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禹州这22个乡镇名称的由来,你知道几个村。

  6、王氏正宗始祖--毕公高

  《王通志?氏族略》及《新唐书?宰相世系表》所载,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,周初时,他被封于毕(今陕西咸阳西北),为公爵,故史称为毕公高禹州市的镇。

  春秋时,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,为司徒,并被分封于魏,传至魏文侯斯,与赵、韩三国瓜分晋国禹州有几个乡镇叫什么名字。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,其子孙四散,因是王者之后,亦皆称之为王家。

  7、张姓正宗始祖--张挥

  张出自黄帝之后代挥禹州这22个乡镇名称的由来,你知道几个乡镇。据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、《通志·氏族略》及《元和姓纂》所载:“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,始制弓矢,子孙赐姓张氏。”由此可知,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箭的发明者挥,其后以张为姓氏。

  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,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,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“弓正”,也称“弓长”,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“张”姓。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禹州这22个乡镇名称的由来,你知道几个城市。

  8、孔氏正宗始祖--孔父嘉

  商朝灭亡后,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(今河南商丘南),继续奉祀商汤香火。微子去世后,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。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:弗父何、方祀禹州市的来历。

 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禹州有哪几个乡镇。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,历仕宋戴、武、宣公三朝,有子名父嘉,任大司马,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。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,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。等他长大以后,为纪念生父,便以父亲字中的“孔”为姓。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,便生下了孔子。

  9、徐氏正宗始祖--徐若木

  徐若木,伯益之子禹州市的来历。伯益曾佐大禹治水,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,因此在论功行赏时,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,建立了徐国。

  徐若木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,由于他爱护百姓,施行仁政,结果不仅徐国,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。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,大为感触,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。因若木首封徐国,其后代便以国为氏,称为徐氏禹州有哪几个乡镇。

  10、靖氏正宗始祖--单靖公

  靖氏,单靖公之后,以谥为氏,一云,齐田氏之族,靖郭君之后禹州市的来历。”(《广韵》四十《静》,《通志·氏族略》)

  在两周历史上,单氏族可谓大名鼎鼎!依据史料记载,从西周到东周这一家族就出了二位“伯”和八位“公”,数百年间二十几代先后为官,单氏族居然长期不倒,权倾一朝。在西周时代,“公·侯·伯·子·男”的五等爵位制度,为西周官制的建设,提供了严格的品位基础。单氏族就成了这一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。这八位“公”,他们是单襄公、单倾公、单靖公、单献公、单成公、单穆公、单武公、单平公。

  11、魏姓正宗始祖--毕万

  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,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,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,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。史称魏姓正宗。

  12、韩姓正宗始祖--韩流

  《世本》载,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(嫘祖),生了青阳和昌意,昌意又生了颛顼。《山海经》记载: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,生子韩流。

  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,生子颛顼。颛顼是五帝之一。韩流既是人名,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。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,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,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。

  13、席氏正宗始祖--席师

  据《万姓宗谱》的记载,尧为部落首领的时候,遇到一个自称为席氏的老翁,击壤(古代一种投掷的游戏)而歌。尧听了以后很佩服,于是拜他为师。席师就是席氏的始祖。

  14、周氏正宗始祖--周赧王

  周氏是出自姬姓,用国名作姓氏的。后稷的裔孙古公父(即周太王)为狄所逼,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,从此称为周族。古公的曾孙姬发,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,联合诸侯,攻灭商朝,建立周朝。

  平王以后,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,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,以赧王为首的王族,都被废为庶人百姓,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。当地人称其为周家,于是他们就以“周”作为自己的姓氏。

  15、姚氏正宗始祖--仲敬

  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,居于地丘的后代,因生在姚墟,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,称为姚氏。

  16、阎氏正宗始祖--仲奕

  商末时,周太王)有三个子:太(泰)伯、仲雍和季历。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,且生一子姬昌(即周文王),颇得太王欢心,并说:“我世当有兴者,其在昌乎!”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,就逃避于三吴一带。

  周武王灭商后,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,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,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,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

  17、董姓正宗始祖--飂叔安

  黄帝的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,被封于飂(又作蓼,在今河南唐河县),称为飂叔安。飂叔安的儿子董父,为帝舜驯养龙,被舜赐姓为董,任为豢龙氏,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。

  18、杨姓正宗始祖--伯侨

  据《元和姓纂》云:“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。出公子齐,生伯侨,天子封为杨侯,以国为氏。”建立了杨国。即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,称杨侯,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。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,为羊舌大夫,是为羊舌氏。

  公元前514年,晋灭羊舌氏,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,遂居华阴,称为杨氏,史称杨氏正宗。

  19、宗姓正宗始祖--宗伯

  四岳之后,以职官命氏。四岳,尧时官名,司掌四时、方岳 。四岳的后代,在周朝时,有人为宗伯官,掌握邦国祭祀典礼之职。也称太宗、上宗,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。宗伯,辅佐天子管宗室之事,为六卿之首。故其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,称为宗氏。

  20、褚姓正宗始祖--褚师右

  据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官为氏》云:“本自殷(商)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,其德可师,号曰褚师,因而命氏。”在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,是褚候各自为政的局面。那时候,许多诸侯的辖下都设有一种叫做“褚师”的官职,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。其中,当时为诸侯之一的宋共公,任命自己的儿子右当褚师,于是褚师右的后代就以褚为氏了。

  21、朱氏正宗始祖--邾子挟

  朱氏出自曹姓,是颛顼帝的后裔。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,生有6个儿子。其中,第5个儿子叫安,姓曹,封在曹(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)。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,称为曹叔振铎;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,称邾子挟,附庸于鲁国邹县。

  春秋时,邾子挟传至仪父,见齐桓公称霸诸侯,便附从于齐,进为子爵之国,亦称邾娄。战国时,邾国被楚国所灭,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,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,称朱氏。

  22、詹氏正宗始祖--詹文侯

  詹姓出自姬姓,为周文王之后。周宣王时,封其支子于詹,建立詹国,为侯爵,史称詹文侯,其后世袭为周大夫。因詹文侯首封于詹,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。

  23、宁氏正宗始祖--季亹

  宁氏的远祖乃是周文王第九子姓姬名封,因他初封于康,后人称他为康叔。周武王灭商后,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周围地区分封给他,国号“卫”,定都朝歌(今河南省淇县)。

  24、蔡氏正宗始祖--蔡叔度

  据《史记·管蔡世家》载,公元前11世纪,周武王姬发灭商后,将弟弟叔度封于蔡(今河南上蔡西南),建立蔡国,与兄管叔鲜、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,管理殷商遗民,史称”三监”。武王死后,子成王姬诵继位,管叔、蔡叔对此不满,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。后被镇压,武庚、管叔被杀,蔡叔遭放逐,不久,死于迁所。

  其子胡,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,遵守文王的德训,与人为善周公奏请成王,复封胡于蔡,以奉蔡叔之祖,是为蔡仲。其子孙就以国为姓。

  25、靳氏正宗始祖--靳尚

  靳出自芈姓,以邑名为氏。战国时候,楚国有个大夫叫作“尚”,为人随和,很得楚怀王和王后的宠爱。后来尚被分封到靳,采食于靳水,称为靳尚。靳尚死后,他的后代以封地作为姓氏,称作靳氏。

  26、许氏正宗始祖--许由

  许由,生于公元前2155年,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。尧帝敬重他的德能,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,他固辞不受,隐居箕山,农耕而食。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,正是后世许国之地,故后世许氏多以他为始祖。

  27、夏姓正宗始祖--夏启

  大禹治水,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,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。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,舜封他于夏(今河南登封县东),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。

  夏禹死后,其子启继位,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--夏朝。后来,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,夏王族便以国为氏,称为夏氏。

  28、胡姓正宗始祖--胡公满

  西周初年,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,春秋末被楚国所灭,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。根据《元和姓篡》等史籍记载,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。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,周武王的东床快婿,被封为陈侯。

  29、潘氏正宗始祖--潘崇

  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所载,颛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,第六子名季连,赐姓芈。周成王时,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,公元前740年,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,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,称楚文王。

  据《姓氏寻源》和《潘氏家谱》及《史记·楚世家》所载,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,受封为太师,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,称为潘氏。

  30、季氏正宗始祖--季札

  季札,春秋时吴国公族。为吴王寿梦四子,诸樊(后袭王位)之弟。受封于延陵(今江苏常州)、州来(今安徽凤台),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。

  因他远见卓识,贤明仁德,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,以别他族,称季姓。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。

  31、马姓正宗始祖--赵奢

 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、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,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,并赐其号为“马服君”,与廉颇、蔺相如职位相等。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“马服”为姓,后又改为单姓“马”。

  此后,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东北)定居下来,所以《姓谱》一书中记载说,“马”姓的发源地是扶风。

  32、步姓正宗始祖--步扬

  春秋时期,晋国公族大夫谷豹有个三子:称,芮,义。义之子孙子名扬,他的封邑在一个叫步的地方(今山东省临汾县),因此又被称为步扬,后代就改为步氏,故步氏后人奉占扬为步姓的得姓始祖。

  33、鲁姓正宗始祖--周公旦

  周初,周武王大封诸侯,周公姬旦被封鲁国(都城在今山东省曲阜),为天下最富饶之地之一。周公旦被封后,因要留在京城辅政,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鲁国。鲁顷公时,鲁国被楚国所灭,其子孙遂以国为氏,称鲁姓。他们尊姬旦为鲁姓的得姓始祖。

  34、苏姓正宗始祖--昆吾

  昆吾,名樊,字衍,颛顼之裔陆终长子。据 《元和姓纂》和《苏洵族谱》等所载,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,生子陆终,陆终生樊为昆吾。至周武王,其后裔有司寇忿生,受封于苏,建立苏国。后迁都于温。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,称为苏氏。

  35、汪氏正宗始祖--汪骐

 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。 汪芒氏又称汪罔氏,是防风所改,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。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,防风氏因为晚到,而被禹杀头。进入商朝,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秋。

  鲁哀公时,后裔汪骐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,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,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。尊为汪氏始祖。

  36、尹氏正宗始祖--伊尹

  据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》等所载,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,号金天氏。东夷族以鸟为图腾,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,设有工正和农正。管理手工业和农业,少昊之子为工正,主制工失,被封于尹城,世称尹殷。

  商汤时有伊挚为尹,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,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,称为尹氏。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。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。

  啊。。,,老夫是大禹的后代!老夫祖上也曾经辉煌过啊[泣不成声][泣不成声][泣不成声]

  小编有心了,继续努力,争取功德圆满

  啊!原来我们阎家是是周文王他大伯的后代!

  好了,关于河南禹州原来的名称问题,今天就讲到这里,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对大家的问题有所帮助。

  有帮助

  0

  没帮助

  0

 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文章内容仅供娱乐,请勿盲目轻信迷信。文章版权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,如果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。